「汽车舆论」燃油车真的被逼到了墙角?
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痛苦,其中最痛苦的当属燃油车,很多主机厂有很强烈的危机感。
不得不说,尽管新能源车的增速放慢,但仍处于上升通道,燃油车则处在下行通道中。
(资料图片)
01
不少主机厂领导再问,用户真的不需要品牌了,真的不看重造车了吗?我们所做的努力,用户真的看不到吗?
笔者记得这些问题与一年前颇为相似,当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突破15%时,用户好像一夜之间变了,不看重造车品质、品牌、技术,一窝蜂去购买相比燃油车,并不那么靠谱的新能源车。
是用户真的不在乎那些了吗?答案肯定不是的,用户依然在乎,但市场发生了变化。
在新能源车增长之前,燃油车一家独大,用户购买一台车基本没有选择,首先它必须是一台燃油车,其次再根据技术、品牌喜好去进行挑选。
现在的市场燃油车还是这样吗?显然不是,2022年,乘用车总量基本保持在微增长,燃油车却少卖了200万辆,按照目前新能源车增速的提升,燃油车在今年将进一步下降,直接压榨了以燃油车为主的汽车企业的生存空间。
02
那么下一个问题,用户以后不买燃油车了?
显然也不是,在市场构成中,燃油车依然占据70%市场份额。
根据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笔者预测,未来市场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燃油车、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各占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燃油车还会继续减少,但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仍有很大空间。
放到汽车企业层面来说,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要特别重视,因为这才是可预见的增长空间。
我们依然记得,在燃油车时代,无论德系品牌、美系品牌、日系品牌、自主品牌的成长,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快速获得市场份额的,基本有以下几点共性:技术领先性、成本控制、品牌价值,当然还有心智的占领
久而久之,用户在购买时,会想起这些品牌,最终选择购买并推荐给身边的人。对用户来说,购买汽车好似购买一台手机,看市面上哪几个品牌卖的最好,不容易坏,大差不离直接出手了,因此汽车往往是强者更强。
对很多汽车企业来说,油电切换中不愿意all in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是由于利润的原因。毕竟卖新能源车亏本赚吆喝,卖力不讨好。
外资车企更是如此,在中国市场利润是红线,很多外籍领导利润做得好,回国一路高升。利润保持不好,往往对总部无言以对。如果按这个角度,燃油车是根本,活下去要靠燃油车。
然而从用户角度来说,当一直都在开燃油车的用户,再购买一台新车,或者置换的时候,开始考虑我是购买一台燃油车,还是混合动力,亦或者纯电动车时,再好的品牌当产品放到用户需求的那个空间中。
就像一条大河,被三条河分流,如果只流入一条河,做的再好或许只会剩下三分之一。
03
用户所比较的依然是技术领先、品牌价值、心智占领,这时我们会发现在细分领域中,上述优势真的还存在吗?真正可以比过别人吗?
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做的好的,比亚迪与特斯拉,也是拥有上述特点,外加所处在快速的上升通道中,一时间无法阻挡,消费者供不应求。
因此,燃油车显然没有被逼到墙角,在保留原先所建立的品牌、服务、经销商的优势下,在新的市场中,重新衡量短板,并迅速补齐,往往才能减少眼下焦虑。
同时,不妨脱下孔乙己的外衣,重新回归创业心态,在新的市场中争取份额,先活下来,再活的更好。
当下是解决活的问题,不是如何活的更好,如何在用户所思考的环境中,去说用户那个语境的话,让用户认可并接受品牌,才是汽车企业所要思考转型的重点。
部分激进者会说,未来汽车市场只会留下5-7家,其他企业都会消失。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制造焦虑,目前卖的好的,不代表未来卖的也会好,汽车与其他行业不同,前人走过的弯路,后者绕不开,汽车绝对不是低门槛的行业。
然而在市场改变的情况下,当思维方式不转变,依然固守原先的功劳簿,往往由于市场的变化,让自己处于更被动的境地。
或许有一天,会真正被逼到墙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