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孵化反哺基础研究、硬核产业 张江科学城创新生态谱新篇-世界新视野
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些被反复提及的高频科技热词在张江科学城已经转化为看得见的产品,而这离不开张江科学城独有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成熟的孵化创新生态。
与此同时,张江科学城创新生态也正在加速反哺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助力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资料图)
6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提升优化张江科学城创新生态” 主题采访一行,先后走进895创新基地、莘泽孵化器等地,采访调研那里的创业企业以及创新生态发展。
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叠境数字”)是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首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光场技术、智能视觉、三维重建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了数字孪生城市、智能数字人、虚拟会展、自由视点等产品。
叠境数字CEO张朝华称,该公司的数字孪生城市场景方案起源于2019年的一次偶然发现。那年,他们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监控大屏。能否把这一区域的人流、车流、物流实时动态地映射到一张屏上,像看电影一样得到一个上帝视角?
三年后,叠境数字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Dimensio数字孪生底座,能够动态显示一个区域不同视角的画面。如今该数字孪生系统已部署应用于徐汇、长宁、静安、虹口、杨浦、奉贤等区城运平台。
叠境数字CEO张朝华。侯树文摄
类似的创新应用思想碰撞还有很多。比如今年年初,上海市某领导来此调研时又提出了城市交通控制信号模拟仿真应用需求。张朝华表示,交通信号的实时模拟仿真能够在特定的区域中,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从而节约大众的通行时间。该方案将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得到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叠境数字的多项核心技术如跨摄像头跟踪技术等来源于上海科技大学。“企业与大学不同之处就在于,企业有明确的商业化目标。”张朝华介绍,叠境数字与上科大的合作模式是以销售收入的某一比例付给上科大技术授权费,也就是说,叠境数字的营收越多,付给上科大的费用越多,这样企业的研发费用就成为一个可变的成本。
走进张江科学城的895创新基地展厅,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孵化总面积7.3万平方米、1000余家本土创新企业、在孵企业估值158亿元、诞生3家上市企业。据了解,895孵化器成立于2015年,运营8年多来,已累计孵化企业约1400家,由895创新基地(实体)和895创业营(虚拟)组成,通过打造“平台+基地+基金”的模式,孵化投资双向联动,精准链接产业资源。
成立于2015年的卓道医疗专注于康复机器人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研发与应用,通过创业营发现,引入张江高科孵化器,现在企业从原来300平方米办公室拓展到2000平方米;智驾科技是一家专注视觉感知技术创新的ADAS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产品供应商,从外高桥起步,从1亿估值发展成为25亿估值的ADAS企业。
可以看到,这里的孵化项目与张江科学城自身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汽车优势产业密不可分。895创业营自2019年起启动垂直行业模式,目前已经举办了未来车、医疗健康等各个专场。
同样是在2019年,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莘泽”)董事长曲奕做出决定:致力于科学家创业孵化。当时她发现,张江孵化空间中有10%—20%的年轻科学家会来到莘泽孵化器创业孵化。
“现在的创业很难,如果不往前端走,很多技术成果也未必能参与国际竞争。孵化器接下来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成为科学家成果的联合创始人。”曲奕介绍说,今年5月莘泽孵化器发起筹建了一个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希望科学家创业就像甲实验室走到乙实验室那么简单。”她说。
张江科学城的孵化体系正逐渐反哺到基础研究、“硬核”产业的培育。莘泽通过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协助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相关下属院所等在内的科研专家成果转化项目逾40多个,培育出多家具有国际原创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标签: